主页 学生登录 企业登录 高校登录 微信版
网站首页 > 双选会 > 详情
31.5K
  • “春启新程,职通未来”广西民族大学 2025届毕业生六院联合专场招聘会邀请函

招聘会信息
  • “春启新程,职通未来”广西民族大学 2025届毕业生六院联合专场招聘会邀请函

    时间:2025-4-28 10:00

    主办方:广西民族大学

    地点: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校区(东校区)

招聘会说明

尊敬的用人单位:

衷心感谢贵单位对广西民族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关注和大力支持!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指示精神和决策部署,给广大用人单位与毕业生搭建双向选择交流平台,广西民族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外国语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人民武装学院、文学院兹定于20254月28日(星期)联合举办春启新程,职通未来”广西民族大学2025届毕业生六院联合专场招聘会

我们诚挚邀请广大用人单位到校招贤纳才,洽谈校企、校地合作,期待您的积极参与,选聘优秀人才。

参会单位须知:

一、时间:20254月28日(星期10:00—12:30

二、地点: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校区(校区)

三、规模:预设展位30余个

四、费用:双选会不收会务费

五、食宿:双选会当天提供饮用水。用人单位往返交通费、食宿费等由各单位自理

六、报名:

(一)双选会报名通道

登录广西民族大学毕业生就业信息网http://jyb.gxun.edu.cn/点击春启新程,职通未来”广西民族大学2025届毕业专场招聘会报名入口https://m.bysjy.com.cn/frontend/student/default/chance/largemeetingdetails/?token=yxqqnn1800000015&fair_id=23544,

操作详情可详见“就业网企业服务指南http://jyb.gxmzu.edu.cn/detail/news?id=103494&menu_id=3629&type_id=4683)。

(二)双选会报名流程

1.已注册单位用账号登录进入网站企业管理平台,点击“双选会”栏目,选择“春启新程,职通未来”广西民族大学2025届毕业生五院联合专场招聘会后面的按钮,按要求填写相关资料后,点击“申请”。

2.未注册单位在主页点击“单位登录/注册”进行注册,填写并上传注册资料,在“申请类型”中点击“双选会”,选择春启新程,职通未来”广西民族大学2025届毕业生五院联合专场招聘会,填写参会资料,点击“提交”。

填写完相关信息即报名成功。请务必记得上传加盖公司公章的回执文档,可以下载《校园双选会招聘公函模板》作为参考。如果在云校招上传回执不成功的请发送至指定邮箱,并在邮件内备注好单位名称。

用人单位需准备的材料:

①《广西民族大学用人单位入校招聘公函》;

②《广西民族大学宣讲会意识形态承诺书》;

③营业执照

3.报名截止日期为:4月26日(星期24:00。

(三)双选会参会资格审核、确认及入场签到

1.参会资格审核:4月27日起,我们开始集中审核企业的双选会报名申请,如果遇到展位安排紧张的情况,将以学院的实际情况和毕业生的需求安排参会企业,审核结果将通过企业微信端(云校招企业服务平台)通知企业联系人,请耐心等候审核结果,无需致电催促。

2.参会意向确认:4月27日上午8:30-12:00,14:30-18:00将通过电话确认是否参会。

3.入校流程:请所有进校单位携带《广西民族大学用人单位入校招聘公函》现场审核入校。

4.入场签到流程:请所有进校招聘人员收到电话确认后开始进行入校审批申请。打开以下链https://intoschool.gxmzu.edu.cn/,第一步进校人员须先注册;第二步注册完毕后登录,点击左下排“申请”,填写相关信息,部门选“**学院”,访问联系人姓名: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填陈曦”、马克思主义学院填周婷”、人民武装学院填曾繁华外国语学院填“韦植朗”,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填“邓云斌”,文学院填“高欣言”,申请理由填写“应邀参加4月28日招聘会”,访问时间选择“4月28日”当天1天;同时上传个人近一两天的照片到“我的照片设置”(照片要清晰地大头照)。

本次招聘会单位签到为现场纸质版签到。

七、参会说明:学院为每家参会企业免费提供标准展位1个,提供1张桌子(120cm*65cm)、2椅子,统一制作展位门楣(含展位号及单位名称),参会单位可根据需要自备易拉宝、海报以及其他宣传资料。

八、联系方式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陈老师 0771-4353681

马克思主义学院      周老师 0771-3392624

外国语学院          韦老师(本科) 0771-3264131

黎老师(研究生) 0771-3265562

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  邓老师0771-3265692

人民武装学院        曾老师0771-3260142

文学院              高老师0771-3264126



广西民族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简介

广西民族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由1960年1月创建的广西民族学院政治系发展而来,是原广西民族学院最早成立的三大系之一。60余年来,学院已为社会输送了3万余名本专科毕业生(包括函授生),为社会培养了大批党政干部和管理人才。据不完全统计,从原政治系培养出来的副厅级以上领导干部80余人,其中,省部级领导干部4人。学院已经成为广西民族大学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重要摇篮。学院的优秀学子活跃在基层一线、教育系统、企业界、法律界等社会各条战线,成为广西民族大学教育发展的金色名片。

学院现有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民族学一级学科下自主增设的民族地区公共管理二级学科博士点也落户在此,学院构建起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学院现有政治学与行政学、国际事务与国际关系、行政管理3个本科专业,其中政治学与行政学、行政管理2个专业获2020年度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5年,广西边疆治理研究院暨中央民族大学国家安全研究院广西民族大学工作站在我院成立,学院紧紧围绕学校“民族性、区域性与国际性”的办学特色,打造区域领先、民族院校前列,且在东南亚享有一定知名度的人才培养小高地。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培养政治方向明确、政治素质可靠、专业知识扎实,“下得去、上得来、用得上、靠得住”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民族干部和管理人才。

1: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2025届本科毕业生人数一览表

序号

专业名称

毕业人数

男生

女生

1

政治学与行政学

130

29

101

2

国际事务与国际关系

22

3

19

3

行政管理

131

35

96

小计

283

67

216

2: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2025届研究生毕业生人数一览表

序号

专业方向

学位

毕业人数

1

政治学

法学硕士

14

2

伦理学

哲学硕士

4

3

公共管理(学硕)

管理学硕士

40

4

公共管理(专硕)

公共管理硕士

112

小计

170


广西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简介

马克思主义学院是广西民族大学最早设立的教学机构之一,主要承担全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研究任务。其前身为1960 年成立的马列主义教研室,1991年更名为马列主义教研部,1992 年与德育教研室合并组建社会科学教学部,2011年更名为马克思主义学院。2016年获批广西高校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学院教工第一党支部获“第二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学院党委获“自治区党委教育工委先进基层党组织”和“首批新时代广西高校党建工作标杆院系”。现有专兼职教师112人,其中教授22人,副教授36人,博士生导师9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52人,在读博士9人。教师中有全国模范教师1人,广西优秀专家1人,广西教学名师1人,广西优秀教师2人,广西五一劳动奖章1人,广西青年五四奖章1人,广西三八红旗手1人广西文化名家与“四个一批”人才1人,广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军人物1人,广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卓越人才、拔尖人才4人,广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骨干教师8人,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活动评选特等奖1人,教育部“全国高校优秀中青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择优资助计划”资助对象1人,“广西高校优秀中青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择优资助计划”资助对象1人,广西“本科高校青年教师能手”1人。

学院2000年获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二级学科硕士点,2006年获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点,2024年获中共党史党建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同时招收学科教学(思政)方向专业硕士研究生和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方向博士研究生。1978年招收中国共产党历史本科生,是目前广西唯一、全国招生较早的专业。成立了广西首家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中共党史党建学学科列入学校“十四五”博士点建设学科。目前在校本科生、研究生近550人。学院现设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研室、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研室、研究生思政课教研室、形势与政策教研室、思政课实践教学教研室和中国共产党历史教研室。拥有全国边疆民族地区红色文化“大思政课”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广西民族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读•悟•讲•演”实践教学创新团队等多个教学科研团队。获批认定国家一流本科课程1门,自治区一流课程2门。学院拥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个省部级重点学科。拥有4个省部级研究基地:广西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基地、广西人民政协理论研究工作站、广西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基地)、广西干部教育培训基地。

 

5马克思主义学院2025届毕业生人数一览表

序号

专业名称

毕业人数

合计

1

中国共产党历史(本科生)

47

47

2

学科教学(思政)(硕士研究生)

49

91

3

马克思主义理论(硕士研究生)

42

小计

138

广西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简介

广西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现拥有英语、法语、翻译3个本科专业(其中2个为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及大学外语教学部(系);拥有本、硕和博完整人才培养体系;拥有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目前是全国民族院校和广西唯一)、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5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成为全国外语人才培养重要基地,办学影响力持续提升。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是广西优势特色重点学科,学院曾获得省部级社科奖2项,区级教学成果奖2项,建有大学素质教育优秀通选课1门,省级精品课程1门,校级精品课程4门,英语和法语专业分别于2012年和2014年入选校级特色专业,法语专业于2007年入选自治区级优质专业,2013年法语专业教学团队被评为校级优秀教学团队。

3:外国语学院2025届本科毕业生人数一览表 

 

 4:外国语学院2025届研究生毕业生人数一览表

序号

专业名称

毕业人数

1

外国语言文学(博士)

2

2

外国语言文学(硕士)

20

3

英语笔译

41

4

英语口译

12

5

学科教学(英语)

26

小计


101


广西民族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简介

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共有教职工96人,其中专任教师73人,教授9人,副高职称人员20人。学院2023年获得物理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24年开始招生。2018年获得电子信息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019年开始招生。物理学、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自动化、物联网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共6个本科专业。截至2025年3月,学院共有学生2765人,其中本科生2542人,研究生223人。

“十四五”期间,学院获得广西高校首批“三全育人”示范院系,获得全区教育系统推进党建与事业发展“一融双高”创新典型案例一等奖,“课间思政三分钟”获得党建创新案例。专业建设不断加强,2021年,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2年,物理学、自动化专业获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门课程获批区级一流本科课程;获校级教学成果奖2项;获校级现代产业学院1个,获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7项,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项。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学院连续两年获得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一等奖。获得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国家级银奖2项,挑战杯国赛二等奖1项。

师资队伍不断壮大,学院教职工总数翻番,具有博士学位教师48人,占专任教师比例为65.75%;40岁以下青年教师占比为53.4%,老、中、青结合的师资队伍梯队初步形成。学缘结构不断优化,新进教师大多来自国内外重点高校、科研院所。

科研水平明显提升。“十四五”期间,教师承担的科研项目数量和质量明显提高。获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7项,其中4项为广西科技重大专项,“相思湖青年学者创新团队”4个。科研平台建设初显成效,建设有自治区级工程研究中心1个,2021年参建获批广西创新联合体1个,2024年获批广西高校工程研究中心1个,获批钦州市技术创新中心1个。获省级行业协会、学会奖励3项,发表高质量论文110余篇,专著2部,授权发明专利30项,成果转化6项。学院在人工智能赋能农业智能装备、医疗智能装备等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学院将秉承广西民族大学“厚德博学 和而不同”的校训,践行“正德求实 敏行致新”的院训,坚持“厚基础、强实践、求创新”的人才培养理念,积极探索实践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面向民族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培养人才。

5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2025届毕业生人数一览表

专业班级

毕业人数

电子信息(专硕)

88

电子信息工程

133

自动化

86

通信工程

85

物理学

83

总计

475

 


广西民族大学人民武装学院简介

广西民族大学人民武装学院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唯一一所培养基层专职武装干部的高等院校,接受广西军区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双重领导。现有行政管理(国防教育与管理培养模块)本科专业,学生除按照教育部《普通高校学生管理规定》和广西民族大学《学生管理规定》进行管理外,同时参照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队院校学员管理有关要求进行准军事化管理,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统一着装。30年来,学院办学取得显著成绩:学院连续11年被军区评为“基层全面建设先进单位”,先后荣获“学生军训先进单位”“学生就业先进集体”“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军警民共建活动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2020年学院实践教学基地被军区评为“四铁”先进单位。学院创建以来,先后为部队、区内各级人武系统和党政群机关输送人才2200余名;2021年学院学生党支部被自治区党委教育工委评为“基层先进党组织”。2008年以来,学院应届毕业学生平均就业率保持在92%以上,位居学校各院系前列,为广西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做出突出贡献。

学院办学特色鲜明,始终秉承办学初衷,着力培养军民两用人才,持续为国家和地方基层输送大批高质量人才。学院拥有一批热心教育事业、学术精良,多年从事管理理论和军事理论研究与教学的高素质现役教员队伍及专业教师团队。学院除与广西民族大学共享教学、科研资源外,还拥有适应新时期军事化训练实践基地和管理人员队伍。学生在校期间严格接受准军事化管理,普遍纪律严明、敢担当能作为、能吃苦耐劳,学院所培养毕业生广受社会各界欢迎,学生考取军队文职、选调生、公务员,进入事业单位、大中型企业,参军入伍比例不断稳步提高,就业质量逐年显著提高,人才培养成效突出。

就业方向多元,覆盖“军政企”领域:毕业生就业渠道广泛,主要面向基层专武干部、军队文职、党政机关及企事业单位。近年来,考取选调生、公务员及事业单位比例持续提升,参军入伍、进入大中型企业及自主创业的毕业生逐年增加。学院与华为终端、苏宁易购、链家等企业签订合作协议,拓展校企就业资源,形成“军政企”三位一体就业网络。

军地协同培养显优势:学院依托广西军区与地方政府双重领导,坚持“军事+思政+技能”融合培养,课程涵盖国防教育、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公共管理等特色方向,强化军事训练与基层实践。依托校地合作资源,与广西军区及全区百余个基层武装部共建实习基地,学生可参与武装系统实习、民兵骨干培训等实践项目,职业技能与岗位适配度高。

学生能力强,受青睐:学生经过严格纪律训练和军事素质培养,具备“吃苦耐劳、执行力强、团队协作”等特质,综合素质过硬,适配行政管理、党政机关及企事业单位管理岗位需求,深受用人单位认可。

5:人民武装学院2025届本科毕业生人数一览表

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简介

六十载栉风沐雨,岁月如歌。1960年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创办(时称中文系),2000年由原中文系、民族语言文化系、对外汉语教学中心和大学语文教研室合并为中文学院,2006年更名为文学院。现开设有汉语言文学、中国少数民族文学语言、汉语国际教育三个本科专业,中国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美学三个硕士专业。

六十多年来,文学院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民族政策,坚持走夯实基础、强化特色、形成优势、打造品牌的发展道路,教育质量与办学效益不断提高,呈现出勃勃生机。以我校“民族性”“区城性”“国际性”办学定位为导向,优化学科结构,凝练学科特色,主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开展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学院秉承“厚德博学,和而不同”的校训,坚守“博学弘毅,言文行远”的院训,努力走在学校学科专业发展的前列,是学校第一批招收本科生、第一批招收硕士研究生、第一批招收博士研究生和第一批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的单位。六十多年来,培养了一万多名普通本专科生、研究生。

学院始终把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新思维放在重要地位,“相思湖作家群”创作实力被国内外同行和广大读者认可,作家们已成为“文化强桂”的主力军。不少用人单位已形成共识:要聘用写作人才,就到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

 

 

附表7:文学院2025届本科毕业生人数一览表

序号

专业名称

毕业人数

1

汉语言文学

230

1

汉语言文学(师范方向)

39

2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壮语方向)

37

3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瑶语方向)

12

4

汉语国际教育(印尼语班)

21

5

汉语国际教育(泰语班)

28

小计

367

 

附表8:文学院2025届研究生毕业人数一览表

序号

专业方向

学位

毕业人数

1

中国语言文学

文学硕士

58

2

汉语国际教育

教育学硕士

73

3

美学

哲学硕士

10

小计

141

 






参会企业
  • 现场招聘
  • 网络招聘
展位 单位名称 需求岗位 需求专业 招聘人数 操作
不限专业
5人
不限专业
5人
不限专业
5人
不限专业
20人
教育学类,教育学,艺术教育,科学教育,体育教育
10人
商务英语
10人
工商管理类,工商管理,市场营销
5人
不限专业
4人
不限专业
10人
不限专业
10人
不限专业
10人
不限专业
10人
不限专业
5人
不限专业
5人
不限专业
15人
电子信息类
2人
不限专业
1人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1人
不限专业
1人
不限专业
2人
电子信息类
2人
国际经济与贸易
2人
电子信息类
1人
计算机类,计算机应用工程,软件工程技术,大数据工程技术,云计算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工程技术
4人
不限专业
5人
设计学类,艺术设计学
8人
材料类,功能材料
2人
不限专业
1人
播音与主持艺术
5人
不限专业
1人
中医学,中医骨伤,针灸推拿
15人
不限专业
10人
不限专业
10人
体育类,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休闲体育,体能训练
50人
电子信息类,自动化类,化学工程与工艺
5人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电子信息类
30人
不限专业
2人
不限专业
2人
不限专业
2人
不限专业
2人
不限专业
2人
法语
1人
法语
1人
法语
1人
法语
1人
不限专业
1人
不限专业
20人
不限专业
5人
不限专业
5人
泰语
2人
不限专业
10人
不限专业
50人
基础医学类,生物医学,中医学类,工商管理,市场营销,药品制造类,制药工程
50人
泰语
2人
老挝语
2人
泰语
2人
泰语
2人
泰语
2人
物理学类,物理学,应用物理学,核物理,声学,天文学
5人
中国语言文学类,汉语言文学,汉语言,汉语国际教育
5人
数学类,数学与应用数学,数理基础科学,数据计算及应用,数学基地班
5人
英语
5人
化学类,化学,应用化学,化学生物学,分子科学与工程,化学基地班
5人
不限专业
10人

近期双选会